重生之科技洪流_第783章 颁奖现场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783章 颁奖现场 (第2/4页)

奖项,这不是他没有这个实力,而是被他拒绝了,之前拒绝的诺贝尔生理学奖就不好说了,国内两大奖项,就有一项是他自己创办的,不可能给自己颁奖。
  以他的成就,简单的颁发一个学术奖项,显然是无法准确的评估他在学术领域做出的成就,总不可能每一个学术奖项都给他颁奖,那样就没有其他人啥事了。
  第二个就是商业领域,虽然他实际从事管理的工作并不多,但是他的规划做的绝对是非常出色的,不然这么多产业不可能发展如此之快。
  当然,商业成就如此大,是有各个方面的因素共同促成的,例如下面人的执行能力,他提供的技术支持等等,都是缺一不可的。
  但是不可否认,他在商业战略布局等方面的工作,做的还是相当出色的,而这方面的人才,往往又是最稀缺的,也是最重要的。
  小企业可能无所谓,但是对大企业来说,战略思考比其他方面要重要的多,方向错了,再努力也是白搭,更何况他是从国内全面落后的局面下,硬生生完成了现代工业化的进程。
  这也是为什么要给他颁发国家最高荣誉勋章的原因,因为除此之外,其他的任何已有的荣誉奖项,都无法代表他的成就。
  不过这枚勋章颁发给他,作为第一个授勋者,也硬生生的将这枚勋章的获得门槛提高了无数倍,如果都按照他的成就来算的话,今后估计没有人能够有资格获得这枚勋章。
  早上吃完早餐,他带着周志刚夫妇、林和霞、周瑾瑜亲自坐车前往人民大会堂,倒是没有警车开道的环节,毕竟这个时候还不兴这些。
  等他在人民大会堂下车的时候,这边已经有人站岗,旁边也用许多鲜花装点着,倒是和平日里有些不同,显然这件事情,还是受到很高的重视。
  跟着接待人员来到了一个大厅里面,里面倒是坐了许多领导以及一些知名人士,有学术界的,有企业界的,很多前世鼎鼎大名的人,都在这里落座。
  说实话,如果这一世不是开了挂,这些人里面,随便拧出来一个,都是他崇拜的对象,也是我国完成基础化工业的基石。
  虽然现在他的成就非常高,但是面对他们这些筚路蓝缕过来的科学家,他也只能恭敬和他们打招呼,毕竟能够取得如此成就,也有他们打好基础在里面。
  现代科学其实就是叠床架屋的模式,如果国内连一点基础工业都没有,可能最终发展也会到如今的地步,但是绝对没有像现在这样快速。
  有了他们打好的基础,他再在上面不停的迭代就要容易很多,加上工业化的过程中,还培养了众多的产业工人,这些也为工业化大发展打好了基础。
  就在赵一谦逊的和各位科学家打招呼的时候,他自然也在其他人眼里做了评价,虽然他们之间见面的机会很少,但是并不妨碍彼此听闻名声。
  可能之前还因为关于他的谣言,影响了一些人对他的感官,但是看到他这么年轻,取得如此高的成就,依然保持谦逊,且言谈举止都温文尔雅,瞬间好高就飙升了。
  甚至很多人在想,如果自己的后辈里面有如此出色的人才,或者是自己能够培养出如此人才,也是极好的。
  可惜赵一并不是在场任何人培养的,甚至可以说属于野路子出身,唯一能够沾上边的,也就是当初读研究生的时候,带他的导师。
  可是明眼人都知道,这个导师也就是一个名分,并没有提供实质性的帮助,毕竟研究生也才读了一年,甚至这一年时间里面,都没有几天上过课,跟着导师做过课题。
  甚至他的研究生导师,虽然以有他这么一位学生为荣,但是在别人说赵一是他带出来的学生时,都不得不出面解释,因为这个功劳有点大,怕自己受不起。
  要知道他的研究生导师虽然在生物学领域有些成就,但是和他比起来,就不可同日而语,因为他是国内现代生物学领域的奠基人。
  按照他对生物学方面的贡献,如果实事求是的话,估计诺贝尔奖每年都要给他颁奖,这就是他在生物学方面的成就。
  其他的成就,大家有的听过,有的没有听过,特别是技术上的,因为很多是不明确署名的,所以大家并不是特别了解。
  其实他在技术上的成就,比在理科上面的成就还要高,只是在科学界,工科领域的成就不管再高,和理科成就相比,还是差了很多。
  理科是发现科学原理和规律,属于创造性研究,而工科属于应用型研究,在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