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国帝王_第539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539节 (第4/4页)

强(三)

    ??加强中央集权,是一个自下而上聚集权力的过程,区别只在于天下权力最终汇聚到谁的手里,是汇聚到了一个人手里还是多个人手里。

    ??历史从某个角度上说,本身就是中央与地方权力的斗争史,也是君王与臣子的权力斗争史。中央的权力争夺,又突出表现在君王与丞相(宰相)的权力斗争上。

    ??李从璟推行行省制度,收拢州县权柄,最终还是要将权力集中到帝王手里。

    ??既然州县政事、军务、财政,甚至司法权与监察权都分立了,中枢也必须做出相应调整,来接收从州县收上来的权力。

    ??原本,政府首脑是丞相(宰相),天下诸事诸权汇聚于宰相之手。

    ??如今,地方诸事诸权分立,李嗣源、李从璟再另设官员分别统之,则是分宰相之权,好亲领天下权柄。

    ??本朝之所以有任圜、李琪、安重诲等数名宰相,而不是一人,便是同样道理。一宰相掌权,则权重,数宰相分权,则权轻,宰相权轻,君王主动性就大。

    ??李从璟不满足这种“权术”,希望从制度上做出改变,于是朝廷便有政事、军务、财政三位大臣。

    ??换言之,宰相也如往后的州县刺史、县令一样,只有政事权。

    ??“何人来做军务大臣,何人来做财政大臣?”李嗣源跟李从璟商量。

    ??李从璟道:“军务诸事由枢密使统领,只理日常事务,无调动兵马之权;财政另设三司使统领,同样只理日常事务,无调拨财物之权;刑部、御史台既然于州县设立分支,御史大夫不必多言,户部尚书当加同平章事之衔。”

    ??李嗣源很快就领会其中精义,“如是说来,朝廷岂非又多了四位宰相?”

    ??李从璟点头,“虽然名义上不是这样,实际上却是如此。”说到这,他顿了顿,补充道:“往后,执政宰相只设一名即可,不过宰相职责到底繁重,可设副相。”

    ??执政,执掌政府、政事也。执政,即是宰相,即是政府首脑。政府,政事之府,与政事堂意同,是为宰相办公的地方——与后世不同。就时下而言,政府就是某种意义上的朝廷。

    ??李嗣源抚须颔首,“此言不错,合该如此。”

    ??李从璟想了想,还有一件事差些忘了,“御史大夫总领监察百官之责,已是权重,当不复再有执法之职。司法之事,悉归刑部即可。”

    ??李嗣源沉吟片刻,“刑部位重,大理寺如何区处?”

    ??李从璟认真道:“刑部执掌律法,正天下风气、秩序,其位不可不重。刑部理律法、刑法、刑狱诸事,大理寺理诉讼,二者执掌仍是不同。”

    ??以后世的说法,大体上,刑部就是司法部并及公安部,大理寺就是最高法院。

    ??之所以是“大体上”,不仅因为大理寺有查案的职责,这时下的朝廷机构,基本就没有跟后世部门,完全切合到天衣无缝的。时代不同,很多东西都不能一概而论。

    ??加强中央集权的诸事算是差不多都定了,接下来除却划分行省、在行省设立相应机构外,还有一件事需要先确立下来。

    ??“枢密使、三司使,将由何人充任?”李嗣源与李从璟商量这件事情。

    ??“枢密使本身就是安重诲,如今枢密使又没了政事权,就更没理由将安重诲换下去,还是由他担任即可,三司使可以让任圜充任。”李从璟提出自己的见解。

    ??李嗣源寻思一下,“就这样处置。”

    ??……

    ??宫城南面是皇城,军情处衙门坐落于皇城东面,与东宫的位置正好相对。

    ??军情处作为某种程度上李从璟的私有财产,衙门以前并不在皇城,前不久议定了要搬进来,这几日正是大搬迁的时候。

    ??——这意味着军情处正在逐步国家化。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