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下无双[重生]_天下无双[重生]_153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天下无双[重生]_153 (第2/2页)

的手,把陈毓送到房间,父子俩一起泡了脚,又盖着一个被子说了很长时间的话,一直瞧着陈毓彻底睡熟,陈清和才离开房间,再次回到书房。
  依着毓儿所言,那场连绵暴雨势必难以避免,西昌府的堤坝会毁坏到什么情形,陈清和也完全能够预料到——
  近几年来,西昌府一直干旱少雨,最发愁的事情也是雨水太少,何曾担心过水太多冲垮堤坝?
  因而,怕是大部分堤坝也就是个摆设罢了。
  还有毓儿特别标注的那处位于武原府交界处的河坝,据自己所知,武原府太守和西昌府守备严家是亲戚,以这些日子以来守备府和知府发生的摩擦,陈清和敢断定,不独自己这边想要借助军力修建河坝绝不会被答应,便是武原府那里也定然会对自己的提议置之不理。
  而且事关儿子的秘密,陈清和决不允许旁人发现稍微一点端倪。
  一直到天光将亮时,陈清和心里终于有了决断——
  西昌府也好,武原府也罢,这会儿旱情都严重的紧,眼下又正值青黄不接的时候,以致好多人家拖家带口乞讨度日,大量流民涌入西昌府……
  第二日,便有官差到处张贴告示,言明知府大人有令,但凡生活无以为继的百姓可以去府衙中报名修筑河堤,只要愿意去的百姓,每日里管饱之外还可以另发一斤高粱面。
  消息传出,西昌府百姓无不感激——不是无可奈何,谁家愿意沦为乞丐?一斤高粱面虽不多,却能保证家中一个孩子的吃食,知府大人所为无疑是一大善举,定然会救济活人无数。
  一时百姓奔走相告,人人称颂陈清和是青天转世。
  适逢西昌法盛会,正好有途经此处的朝廷御史在此停留,消息很快上达天听。
  皇帝听说此事,久久沉吟,甚而招来户部尚书一起讨论陈清和所为,越发觉得此举当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——
  这般以工代赈,既解决了百姓的生计,还以最少的付出帮朝廷做事,当真是两全其美,以致第二天朝堂上,皇上下令,把陈清和的做法在整个大周加以推广,并诏令各地效仿此处行事。
  消息传到武原府,知府程恩却如同听见了什么了不得的笑话——
  那陈清和也不过欺世盗名之辈罢了,以西昌府和武原府近几年的情形,不大旱就不错了,还筑河堤防涝,开什么玩笑。以致下面官吏请示可要仿效西昌府所为时,直接被程恩撵了出去。
  ?
  ☆、第 121 章 毒蛇
  ?  小塘镇。
  又是一个艳阳天。虽说不过是初夏时节,可这才刚吃过早饭,太阳就跟个火球似的,好像能把人晒化一般。
  住在村口的沈老汉蹲在池塘边。
  那池塘本来应该足有五六米深,往年虽也干旱,可好歹积起来的水也能盖住池塘底,今年倒好,偌大的池塘也就最中间有个小水坑罢了,至于池塘的其他地方,则全是因为干旱而翻卷起来的土黄色泥土鳞片,像是受不了饥渴不住喘息的小孩的嘴。
  沈老汉拿了个碗,一点点的从水坑里往外舀水,每次几乎要半刻钟的时间,才能积满一碗,好半晌,才把手里的小桶给装满。
  老汉站起身,提着水桶佝偻着身形往地里走去——地里的庄稼旱死了不少,沈老汉每天瞧着,心里都跟刀割一般,只是这会儿到处缺水,河渠里也都是干的透透的,老汉只能眼睁睁的瞧着庄稼一片片死去。
  只老人是倔强惯了的,怎么也不能接受庄稼全都死去的事实。每日里不管家人如何阻拦,都坚持着到烂泥塘这儿舀水,装满一桶后就提着到地里一棵秧苗一棵秧苗的浇灌。
  今天自然也不例外。
  刚走了几步,一个面黄肌瘦的小姑娘小跑着过来:
  “爷爷,我帮你——”
  看着小姑娘,沈老汉满是皱纹的脸上露出一丝笑意:
  “妞儿,慢着些——”
  待小姑娘提了水桶,自己就蹒跚着跟在后面,不停絮絮道:
  “我们家妞儿是个有福的,碰见了陈大人这样的好官——妞妞啊,咱可不能忘了陈大人的恩情啊。”
  不怪老人如此说,实在是若非陈大人想了种种法子给老百姓找些活计,不知要有多少人家卖儿鬻女了。
  儿子媳妇儿都去修筑堤坝了,每天可往家拿足足两斤高粱面了,多挖点野菜什么的放到一起煮,爷孙俩一天一斤面就尽够了,还可以省下一斤来。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